《魅力安徽》海外專版是安徽海外宣傳品牌陣地,由省政府新聞辦和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安徽日報報業集團海外傳播中心承辦。該專版旨在促進安徽與海外的交流合作,擴大安徽在海內外的影響力,提升安徽良好國際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安徽篇、傳播好中國聲音安徽版。
美國《僑報》、法國《歐洲時報》、俄羅斯《龍報》、希臘《中希時報》、澳大利亞《華廈商報》和印尼《國際日報》是美、歐、俄、澳等地區和國家發行量大、覆蓋面廣、影響力強的華人主流傳媒。 自2005年以來,《魅力安徽》海外專版分別在上述海外華文媒體出版,每周一期,已刊發近3000期。經過多年發展,目前該專版已成為向海外華人展示安徽經濟、文化和改革發展新貌的重要窗口。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海外傳播中心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安徽商報社承辦,擁有專業化國際傳播團隊和多元化海外傳播渠道,專注于海外宣傳、媒體推廣、創意策劃等,以全媒體傳播體系全方位展示安徽形象、服務安徽發展。
徽商掀起返鄉投資熱
【僑報訊】“樹高千尺不離根”,無論是從安徽皖南山區走出去的安徽商人,還是從皖北平原走出的安徽商人,他們一脈相承、血脈相連,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徽商。不久前發布的《徽商發展報告2023》中,分析2022年度徽商發展情況。
過去一年,徽商加速回歸,近千億元投資在皖落地。2022年,全省億元以上在建徽商回歸項目650個,徽商投資額1821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034.5億元,同比增長17.1%。新建億元以上項目486個,徽商投資額1093.1億元,實際到位資金859.4億元。新建10億元以上大項目24個,實際到位資金173.2億元,其中落地合肥的10億元以上大項目7個,實際到位資金42.8億元。
從項目落地來看,在建徽商回歸項目到位資金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為合肥市、阜陽市、滁州市、安慶市和宿州市,5市到位資金共449.1億元,占總到位資金比重43.4%。由于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宿州市到位資金增長較快,以86.5億元躍居安徽省第五位。
在建徽商回歸項目主要來源地為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等地;到位資金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江蘇省、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和北京市。
值得一提的是,從產業分布來看,十大新興產業到位資金782.1億元,同比增長10.7%,占總到位資金比重75.6%。
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投資要講經濟回報,看重的是投資項目的發展潛力及其能為企業帶來的長遠效益。促進返鄉投資,要打“情感牌”,但更重要的是修煉內功,打好“服務牌”和“產業牌”,在營商環境的優化和產業生態的塑造上下功夫?!秷蟾妗氛J為,如今徽商回歸項目資金增長顯著,數字的背后,不僅有濃濃的鄉情,更多的是對安徽營商環境、產業生態和發展潛力的認可。
“回鄉投資,因為看見了更好的未來?!薄耙郧盎丶彝顿Y是出于情懷,現在還考慮發展前景和產業布局”……一些皖籍企業家回鄉投資時曾這樣感慨。
亳州市“雙招雙引”推介會暨“天下亳商”大會、以“暢敘新安慶、共建大宜城”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宜商大會、“百名會長黃山行”暨第四屆全國異地黃山 (徽州) 商會會長座談會……2022年,安徽省多地開展徽商回歸活動,吸引返鄉投資。
目前,分布在全球的徽商組織已成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橋梁和文化與經貿往來的平臺,成為徽商回歸的重要載體。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有各類徽商組織496家,其中,海外徽商組織28家。這些徽商組織充當著安徽“雙招雙引”形象大使,廣泛宣傳家鄉,推薦家鄉,讓更多人了解安徽、走進安徽、投資安徽。
歷史上的徽商創造了不朽傳奇。新徽商心系故土,宣傳、推介家鄉,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貢獻智慧,?;丶亦l投資興業、創新創業,尋求合作機遇助力家鄉發展;相關政府部門要全力推進“雙招雙引”,更加注重用市場邏輯謀事、用資本力量干事,推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政策鏈“多鏈協同”,為新徽商提供更為廣闊的舞臺。(彭園園)
全球首款低碳重載車輪在馬鋼下線
【僑報訊】日前,在寶武集團馬鋼軌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車輪1號檢測線上,馬鋼產首批低碳45噸軸重重載車輪通過質量檢測成功下線。據介紹,該款車輪直徑約1米,是全世界最大軸重重載車輪,也是全球首款低碳45噸軸重重載車輪,并且實現車輪制造全流程降碳20%以上。
鋼鐵企業是能耗大戶?!半p碳”目標下,馬鋼作為輪軸行業龍頭企業,不斷探索綠色制造?!俺掷m減碳并非易事,車輪產品生產流程長,從鐵礦石開采到煉鐵、煉鋼,再到車輪制造,以及制造完成后的運輸等環節,都有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所以‘碳足跡’比較復雜,減碳難度大?!瘪R鋼交材技術中心首席工程師魯松介紹。
去年開始,馬鋼率先啟動“碳中和”重載車輪研究,結合上下游產業鏈,探索構建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車輪”制造工藝。馬鋼成立專項攻關團隊,以45噸軸重重載車輪為重點突破口,針對生產環節全流程進行優化設計,通過清潔能源利用、智慧制造賦能產線、全域綠色物流應用、低碳冶金新技術創新、車輪綠色制造流程再造等措施,使得45噸軸重重載車輪產品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較2023年EPD平臺公布的碳排放降低20%以上。
此次馬鋼產首批低碳45噸軸重重載車輪將全部銷往海外。低碳45噸軸重重載車輪的下線,標志著輪軸行業實現“綠色礦石—綠色運輸—綠色車輪制造—綠色車輪運輸”跨國全流程綠色低碳循環,也是馬鋼協同產業鏈上下游響應“雙碳”目標,加快綠色轉型,探索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具體體現。(賈克帥 許然 )
杭州亞殘運會首金誕生
安徽碭山姑娘謝毛三奪冠
【僑報訊】10月23日9時,在富陽水上運動中心舉行的杭州亞殘運會女子單人皮艇KL1級決賽中,中國選手謝毛三(安徽碭山籍)以55秒478的成績奪得冠軍,收獲本屆亞殘運會首金的同時,也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了“開門紅”。
這不僅僅是本屆亞殘運會的首塊金牌,同時這也是皮劃艇項目首次亮相亞殘運會,這意味著謝毛三代表中國隊,拿下了亞殘運會皮劃艇項目的歷史第一金。
1986年出生的謝毛三是宿州碭山縣關帝廟鎮邵陳樓村人,因患小兒麻痹癥落下殘疾。謝毛三接觸皮劃艇后,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標,在熱愛與堅持中完成了華麗蛻變。2015年10月,謝毛三“劃”進了國家隊,隨后,她陸續獲得2016年世界殘疾人皮劃艇錦標賽200米第五名;全國十、十一屆殘運會皮劃艇項目200米、500米金牌。
2021年8月17日,謝毛三入選中國隊出征東京殘奧會名單;9月4日,在東京殘奧會皮劃艇項目女單200米KL1級決賽中,謝毛三以56.894秒的成績完成比賽,獲得第五名。
10月23日下午,杭州亞殘運會舉重比賽在蕭山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在男子54公斤級決賽中,安徽選手楊井浪獲得銀牌,這是安徽省運動員在本屆亞殘運會中獲得的首枚獎牌。
據了解,1990年4月出生的楊井浪是中國男子殘疾舉重名將,曾獲第十一屆全國殘運會舉重男子54公斤級金牌,今年世界殘奧舉重錦標賽上,獲得男子54公斤級項目總成績金牌和個人銀牌。
據悉,安徽省有2名男運動員和4名女運動員參加本屆亞殘運會,其中,楊井浪參加男子舉重項目,劉以敏參加圍棋男子項目,劉美麗、侯春曉參加女子乒乓球項目,龔蕓蕓、呂少玲參加圍棋女子項目。(劉曉然 劉靜文 )
為170多個國家送去光伏新能源
【僑報訊】放棄年薪50萬的高薪職位,從零開始,將全部積蓄投入光伏新能源跨境電商產業,短短6年時間,他將“中國制造”的光伏設備以及“中國光伏技術”傳遞到“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吹饺蚋鞯赜蒙狭藖碜灾袊那鍧嵞茉串a品,緩解了一些資源緊缺地區的用電問題,何茂林深感自己的路選對了。
1981年出生于安徽省太湖縣的何茂林,大學就讀于合肥學院英語專業。2005年本科畢業后,何茂林一直從事外貿工作,就職于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做一次性醫療耗材的出口。因為工作突出,年薪很快就達到了50萬。
2013年,何茂林走出了舒適圈,從醫療器械行業辭職,并且逐漸接觸到了光伏新能源產業?!斑@是一個新技術新領域,前景無限,增長速度迅猛。與國家倡導的節能減碳、使用清潔能源等環保理念相契合?!焙蚊趾芸毂还夥履茉此?,他認為,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建設、國際貿易的頻繁往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數量眾多,且很多是發展中國家,太陽能資源豐富,未來這些國家要實現本國的可持續發展,光伏發電等清潔的綠色電力必然成為電力需求的首選,對新能源的需求也會日益增長。因此,何茂林決定自主創業,投身光伏新能源領域的外貿出口工作。
就這樣,從2017年5月開始,何茂林和一名曾經的同事一起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一切從零開始?!?017年全年營業額只有15萬美金,到2019年業務量達到了150萬美金左右。隨著客戶的增加,中國光伏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外需求量的增加,我們看到了希望?!焙蚊只貞浄Q,到2022年,公司營業額增長到5000多萬美金。
何茂林認為,他的公司發展勢頭只是中國光伏新能源行業的一個縮影,得益于中國光伏新能源科技的迭代發展,“中國品牌”得到了國際認可,中國制造逐漸被信賴和選擇,“我們的光伏產品質量更好,價格更優惠,技術更先進,售后服務更好,客戶沒有理由不選用我們的產品?!焙蚊终f,目前,已將中國產太陽能組件、逆電器、鋰電池等光伏產品銷售至全球170多個國家,其中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百余個,客戶數萬家。
“客戶從線上提出需求,我們給客戶提供整體方案,安裝圖紙和視頻等一應俱全,所有的組件全部配齊,當產品抵達客戶家里之后,客戶只需要在當地找一個電工就可以完成安裝。遇到棘手的問題,我們24小時在線提供服務,及時處理客戶需要的退換貨等問題?!焙蚊值目蛻艚^大多數是“C端”,以居民用戶和商戶為主。每當想到能為全世界許多居民家庭送上清潔能源,解決他們的用電問題,為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貢獻一份力量,何茂林都無比自豪,正因為有著這樣的情懷,何茂林要求團隊在供貨的質量上和售后服務上一定要過硬,要對得起“中國制造”這個招牌。 (張劍)
多彩淮南等你來打卡
屏舜耕而銜兩山,襟淮水而帶三湖。千百年來,悠悠淮水沉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近年來,淮南市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快建設宜居、綠色、幸福、智慧、人文城市,這座老工業城市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展示出多彩的自然風光與文化韻味。(李博 倪軍 羅丹 田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