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cisyg"></nav>
  • 當前位置: 安徽新聞網 > 魅力安徽
    《魅力安徽》專版(澳大利亞《華廈商報》第864期)
    來源: 2023-10-27 18:03:26 責編: 劉東偉

    《魅力安徽》海外專版是安徽海外宣傳品牌陣地,由省政府新聞辦和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安徽日報報業集團海外傳播中心承辦。該專版旨在促進安徽與海外的交流合作,擴大安徽在海內外的影響力,提升安徽良好國際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安徽篇、傳播好中國聲音安徽版。

    美國《僑報》、法國《歐洲時報》、俄羅斯《龍報》、希臘《中希時報》、澳大利亞《華廈商報》和印尼《國際日報》是美、歐、俄、澳等地區和國家發行量大、覆蓋面廣、影響力強的華人主流傳媒。 自2005年以來,《魅力安徽》海外專版分別在上述海外華文媒體出版,每周一期,已刊發近3000期。經過多年發展,目前該專版已成為向海外華人展示安徽經濟、文化和改革發展新貌的重要窗口。

    安徽日報報業集團海外傳播中心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主辦、安徽商報社承辦,擁有專業化國際傳播團隊和多元化海外傳播渠道,專注于海外宣傳、媒體推廣、創意策劃等,以全媒體傳播體系全方位展示安徽形象、服務安徽發展。

    跨山海之遠 走共贏之路

    兩千多年前,先輩懷著友好交往的樸素愿望,穿越草原沙漠,開辟出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

    一千多年前,先輩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交融新時期。

    十年前的金秋時節,中國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由此開啟國際合作的嶄新篇章。

    “十年樹木”漸成林。安徽,跨山海之遠,走共贏之路。

     10年來,安徽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引導下,走出去,迎進來,取得豐碩成果。中歐班列滿載鋰電池、汽車、家用電器等產品駛向遠方;水路口岸裝卸繁忙,2022年全省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15萬標箱,水路運輸量14億噸。工廠里生產紅火,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訂單紛至沓來;雙向投資提質增效、活力迸發……

     10年來,安徽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由2013年121.4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313.7億美元,年均增幅達11.1%;截至2022年底,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的境外企業資產總額已達135億美元,是2013年的4.6倍。

    “投資安徽,行!”今年投資安徽行大會的召開,向世界發出了誠摯邀請。世界制造業大會、天下徽商圓桌會等重大經貿活動成功舉辦,有力提升了安徽開放型經濟發展影響力。

    山海不遠,和則同心;跨越萬里,攜手同行。安徽,正奮力打造中國內陸開放新高地,加快融入互聯互通新布局,推動高水平開放,實現高質量發展。(綜合


    阜陽柳編漂洋過海

    在阜陽市阜南縣郜臺鄉,淮河岸邊的蒙洼分洪道兩側低洼地種滿了杞柳。

    柳編文化是阜南縣地方傳統文化,杞柳種植可上溯千年,編織歷史亦達500多年。這里的人們可以用柳條編織出各種各樣的藝術品和生活用品,包括果籃、家具、裝飾品等。

    地利、人和,讓當地不少人有了創業的底氣,越來越多的柳編企業成立。

    “郜臺鄉現有柳編企業46家,從業人員2萬多人?!泵赏菪詈閰^郜臺鄉鄉長張林偉說,去年柳編產品累計出口5.97億元,與3年前相比,企業數量和出口金額分別增長58.6%和45.6%。

    企業的成立與出口貿易的發展,受益最多的還是當地的百姓。

     37歲的張安玲,是郜臺鄉劉店村村民。與很多村民一樣,過去3年,她一直是春秋兩季農忙時種地,農閑時在助農車間編制柳編打工。

    “蒙洼蓄洪區因地制宜,發展適應性農業。我們立足海關職能,利用‘5G+VR’技術,創新屬地遠程查檢改革,極大程度縮短了等待查檢時間,實現即申請即辦理;同時,幫助阜南縣設立竹木草制品熏蒸點,企業不用將貨物拉到200公里以外去熏蒸,既幫助企業節省時間,又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备逢柡jP副關長陳思說。

    “如今,出口越來越便捷。我們的產品已經漂洋過海,出口到38個國家,今年8月初就已經拿到600多萬美元訂單?!卑不盏聺櫣に嚻酚邢薰矩撠熑苏f,鄉親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何珂


    馬鞍山李白詩歌節開幕

    日前,第35屆馬鞍山李白詩歌節在馬鞍山市長江岸邊美麗的望夫山腳下開幕。

    本屆詩歌節以“詩潤生態福地、相約智造名城”為主題,舉辦開幕式、“詩歌文化”和“長江文化”三大系列15項活動。

    開幕當日的文藝演出,通過“千古詩懷·情頌馬鞍山”“綠美濱江·幸福家園”“同心筑夢·砥礪前行”等篇章,充分展示“詩歌文化”“長江文化”的獨特魅力。

    本屆詩歌節采用“主會場+分會場”聯動的方式,在各縣區設置分會場,通過舉辦文化專場演出、文旅消費促銷、非遺進景區、發放文旅消費券等系列活動,促進文旅消費提質增效。同時將分會場精彩活動剪影再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在主會場呈現,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

    此次詩歌節開幕式文藝表演基本由本地演員和群眾文化隊伍組成,體現貼近群眾特點。同時,通過宣傳片、文旅資源推介會等形式,對外宣傳和展示馬鞍山文旅資源,推動合作項目落地。(何婉惠


    探訪宣城千年古村查濟村史館

    “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匯流萬戶間,祠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边@首詩描述的是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查濟村。作為查濟景區所在地,查濟村可以說是遠近聞名。溪水環繞、古橋次第、亭臺依偎……這個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皖南古村,讓游客們仿佛置身另一個時空。

    行走在蜿蜒溪流邊的青石小道上,有些疑問總會縈繞心頭。查濟為什么叫查濟?曾在此留下詩篇的李白寫了什么?這座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村又有著哪些記憶?這一切的疑問,都能在查濟村村史館里找到答案。

     2022年7月建成的查濟村村史館,位于查濟一條商業街內的一棟小樓中。村史館不大,進門之后一樓大廳里由左至右就是參觀路線。參觀者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實物等來了解查濟一千多年的歷史。

    在館內的墻面上,用文字和圖片介紹了從古至今查濟村的歷史沿革、村史紀事。中間的一面墻上掛著人物畫像,他們都是查濟村歷史上的著名人物。

    人物墻的背后有一塊沙盤,展示了查濟村的地形地貌,標注了重要的建筑位置。沙盤旁的墻上則掛著查濟現存的一些古橋、古塔、古門的圖片。村史館的展柜里還展示了一些木雕、石雕、古代地契、結婚證、農具等物品。館內的電子設備上,還用視頻、音樂的形式,介紹查濟村的歷史。

    地處黃山、九華山和太平湖腹地的查濟村,始建于隋唐,興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據介紹,在明代后期,查濟村有百余座祠堂、石橋、廟宇,人口多達數萬。時至今日,查濟仍較為完好地保存著 200多幢元、明、清古建筑,除了民居、祠堂,書院、花園,還有那形態各異的古橋亭臺。2001年,查濟古建筑群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查濟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查濟村村委干部查敏主要參與了村史館的籌建工作,她告訴記者,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查濟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村史館。這位80后的村干部笑著對記者說,“雖然我就是查濟人,其實以前對村里的歷史并不是十分了解,在籌建村史館的過程中,讓我們更加了解查濟?!?/p>

    “你看,這個人叫查偉,是查濟村的始遷之祖,查濟這個名字也是因他得名?!辈槊糁钢迨佛^內人物墻上的第一個人物向記者介紹,查濟的建村歷史可追溯到唐初,査偉字文熙,他在隋時任宣州刺史,因清廉勤政、治邑有方,被唐高祖詔為池州刺史。查文熙任池州刺史時,經常往返宣、池兩地,會經過查濟。那時候查濟名為震山九都正村,查文熙覺得這里山靈水秀,就喜歡上了這里。他致仕后,便舉家遷居于此,開辟村落。因為查文熙祖籍山東濟陽,為了不忘祖先,他便將村落取名為查濟。

    在查濟村村史館的墻上,還特地展示了李白的詩《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贝迨佛^內介紹,在唐天寶十四年,李白曾受查師謨的要求,來到查濟碧山,留下了這首詩。李白那首著名的《贈汪倫》讓涇縣桃花潭聞名于世,現在的查濟村就在桃花潭鎮范圍內。

    村史館內,除了能看到查濟村一千多年歷史的文字記錄,還有歷任村干部名錄、一些倒塌損毀的古建筑老照片、第一部在查濟拍攝的影視劇、第一批來到查濟寫生的學生、“中國好人”事跡介紹等等。

    “籌建村史館的時候得到了很多村民和熱心人士的幫助,有些史料是專門研究查濟村歷史的村民提供,部分展示的物品照片也是熱心人士捐贈的?!辈槊舾嬖V記者,村史館就是希望“讓家鄉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不僅是查濟村村民,外地來的游客在游覽查濟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參觀村史館,來了解更多查濟的歷史。(曹慶


      相關新聞

    一个人被3个人同时c了_国产原创剧情在线资源站_性欧美欧美巨大69_亚洲图片另类图片激情动图
  • <nav id="cisyg"></nav>
  •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