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老哥”也可以成為詩人嗎?
近日,中國作家協會公布2023年新會員名單,55歲的“外賣詩人”王計兵赫然在列,引發熱議。
在很多人印象里,可能很難將外賣工作與詩歌創作劃等號。事實上,文藝創作本就沒有身份限制。如果說本職工作是王計兵等人安身立命的物質基礎,文藝創作則更多反映出他們認知世界、抒發情懷、講述生活的志趣。特別是隨著人們整體文化水平、綜合素質的提升,進一步為“外賣詩人”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只有真正從事過某一行業,親身品嘗奮斗中的酸甜苦辣,創作才更能激發人們共鳴。例如,王計兵在詩中提到外賣騎手“和秒鐘搶速度”,卻在出門時將電瓶車按鍵“控制在低速上”,只因不想讓親人為自己的安全擔憂,故而“不得不緩慢下來”。寥寥數句,形象鮮活、有血有肉、情感飽滿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王計兵以從業者身份發聲,在作品中還原外賣騎手的生活百態,不僅讓社會各界有機會看到這個行業真實的一面,也有望打破人們對于行業的刻板印象,為相關職能部門研究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提供重要參考。由此觀之,鼓勵各行業涌現出更多“外賣詩人”,意義不言自明。
讓更多“外賣詩人”被看見,需要提供條件,支持更多優秀創作者、高質量作品脫穎而出。各地可結合實際,由工會、行業協會、居委會等牽頭,積極開展創作比賽、作品分享會等活動,鼓勵有才華的創作者“露一手”。出版機構、影視劇公司等可探索建立優質創作者孵化機制,深入不同行業、基層一線發掘潛力股,面向有才華且有意愿的好苗子提供創作指導、出版扶持、作品IP運作等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實現創作夢想,追求更高層面的人生價值。
有媒體報道,僅快手、B站、小紅書三個平臺上寫詩的人就超過百萬?;ヂ摼W的發展降低了內容創作門檻,打破時間空間限制,讓文藝創作形式愈發多元。充分發揮互聯網傳播優勢,引導相關平臺優化算法、大數據推薦機制,將更多趣味性強、內容生動、發人深省的“草根”作品呈現在公眾面前,就有機會讓更多“外賣詩人”被看見、欣賞、認同。
扎根一線創作,更顯真實可貴。多管齊下,引導不同行業“親歷者”主動發聲,將工作生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以作品呈現,持續豐富文藝創作“素材庫”,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內容消費需求,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梅 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