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二弟,母親很是想不通?!半p一流”大學畢業,城里工作隨便挑,但他就是不肯留在城里,非要到鄉村社區工作,可把她給氣壞了。
二弟上學,從沒讓人操過心,一路綠燈,上到985大學,順利畢業。母親逢人便夸,他是母親驕傲的資本。不像我,上個學,老師三天兩頭把她找去談話。每次她從老師那里回來,臉都拉得老長。我考了一個二本院校,大學畢業那年,報名參加事業單位招考,竟然考到了同城的一個社區上班,總算是讓母親樂了一回。
二弟呢,大學畢業后,沒有和家人商量,徑直去了鄉下一個村委會,離家有三百多里。母親一頭霧水,打電話叫他回來,二弟不肯,說等有休息時間了,再回家看她。母親沒辦法,讓我說服二弟,二弟也不買賬,反駁說,我是來支持鄉村建設,服務“三農”,哪里不好?有什么過錯?我只有怏怏回家。
母親不再提二弟工作的事情了。他是從小到大聽著母親夸獎長大的,現在反倒令母親最憂心。一大一小,一前一后,反差咋這樣大呢?母親嘆息。
母親心里很多話不對外說,明顯地蒼老了許多。我擔心她把身體憋壞,決定再去和二弟溝通,看他能否回心轉意。
二弟所在的村子,叫作雙河村,地處一個大山谷里。山里人家住得零散,十來戶一個小村子。村委會在進村的公路旁,一個大院子里,一溜八九間的平房。
二弟見我來了,招呼道,哥,你咋來啦?我說,不能來看你嗎?二弟眉開眼笑說,當然能來!
一群村民圍繞在二弟周圍。他耐心地一個個解答問題,大伙兒離去都跟他握手歡笑。二弟挺有人氣!一位老人家拉著二弟的手不放,含淚說著感激的話,二弟微笑著看著老人,就像一對親爺孫倆。
二弟說,老爺子叫徐發枝,七十多歲,住在雙河村下灣村民組。老伴去世得早,前些年唯一的兒子又意外離世,留下一個正在讀大學的孫子。徐爺爺身體還行,自己耕種幾畝薄田。孫子上大學需要錢,他不敢閑著,想著法兒掙錢。但畢竟人上了年紀,做事行動都不是很方便,有時候頭疼腦熱的,也沒個親人在身旁。
二弟主動對接幫扶,一有空就來幫忙干活,田里都是些重活。二弟膀寬腰圓,一米七八的小伙子,能吃苦,完全沒有城里人的嬌氣,鄉親們對他刮目相看。徐爺爺也沒拿二弟當外人,有點好吃的都惦記著二弟,真把他當成了孫子。
我有點佩服二弟,在心里默默為他豎起大拇指。
我和二弟聊到母親的擔心,他說:“我知道她怪我?!背聊艘粫?,又說:“哥,你回去和娘說,我對不起她,但我要留在雙河村干一番事業?!?/p>
二弟領著我在雙河村的青山綠水轉了一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樣樣都美。臨別,二弟飽含熱情地說:“我在這里生活得很好,拜托一定替我說些好話,讓娘放心!”我笑答:“你大膽放開手干吧。母親那里,有哥在!”
回到城里,母親問明二弟的事,臉上有了笑容。
二弟終于得到母親的認可。母親對他說,你一人在外生活,要學會多擔當,學會照顧自己。既然選擇了這一份工作,就要做出成績,多為村民著想,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沒想到母親這么寬容大量、通情達理!
五年后,雙河村甩掉了貧困村的帽子。村里零零散散的住戶,集中到了一起,住進坐落在村委會對面的雙河新村。家家戶戶都住上了二層小樓,一色徽式建筑,村前村后,綠樹成陰;柏油路、廣場、路燈、超市、電商,應有盡有。
后來,徐爺爺的孫子大學畢業后,也回到雙河村,成為一名村干部,接替了二弟的位置。
到村里工作的第六個年頭,二弟報名參軍。當年的十一月份,他成為了一名火箭軍戰士。
■ 合肥 陳太華